72岁老倌玩转无人机 昆明老年大学整出新花样

晨光刚洒进翠湖边的教室,张大妈就攥着新买的智能手机往三楼冲。嚯哟,今天要学用地图APP规划滇池环线游,她特意把孙囡淘汰的冲锋衣都穿上了。”李老师,快帮我瞧瞧这个导航箭头咋个会打转转?”教室里此起彼伏的云南腔,混着平板电脑的提示音,倒比楼下跳烟盒舞的还热闹。

老年大学王校长蹲在走廊上摆弄无人机,银框眼镜滑到鼻尖:”十年前我们教种兰花,现在要教拍兰花。上个月西山拍红嘴鸥,老张头操控无人机撞树杈杈,硬是带着学员把鸟窝修好了。”他摸出手机给我看视频,画面里白发老人们举着竹竿当云台,滇池的风把他们的花衬衫吹得哗哗响。

在篆新菜市场,我遇见了刚下课的李大爷。他正举着直播杆拍水灵灵的见手青:”家人们看这个菌子,帽子紧实柄粗壮…”弹幕刷刷飞过”爷爷背景音有昆明话好评”。自打学了短视频制作,这个退休铁路工把三十年赶马帮的故事编成系列剧,粉丝比孙女还多两万。

教学主任杨嬢嬢的笔记本上记着稀奇事:65岁赵奶奶用修图软件把全家福里的老伴P年轻二十岁,73岁周爷爷在网课学会网购,结果给全班买了鲜花饼。最让她咂舌的是去年结业的刘老倌,带着无人机拍梯田,作品竟挂在省博物馆展览。

金殿后山的松林里,每周都有银发航拍队出没。穿迷彩马甲的陈大爹操纵着遥控器:”往些年扛着胶片机满山跑,现在坐树桩就能看全景。”他的老伙伴们凑在显示屏前叽喳,惊飞了正在打盹的松鼠。夕阳把他们的白发染成铜色时,无人机正掠过五百里滇池,拍下波光里跳动的晚霞。

夜校灯火通明,二十个老人围着电脑学视频剪辑。教AI绘画的林老师是00后,被学员喊作”小林师傅”。”这些嬢嬢学图层合并比年轻人还厉害,”她指着屏幕上的数字水墨画,”张阿姨把翠湖的柳树画活了,说要做成动态壁纸给孙子。”

教工楼下的布告栏贴满邀请函:无人机摄影大赛、银发主播训练营、适老化APP设计工作坊…王校长撕下张过期告示:”去年这时候还贴着广场舞比赛通知呢。”他忽然压低声音,”跟你说句实在话,有些老人学新玩意比娃娃还猛,真是老房子着火——烧起来没得救喽!”

此刻华灯初上,教学楼飘出油墨香。印刷室里,几个老倌正在捣鼓刚出版的《手机拍云南》画册。封面上那幅滇池月夜,正是用上课拍的二百三十七张照片拼接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