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短剧把养老金都搭进去了?老人沉迷付费微短剧背后藏着这些套路

“我爸以为刷短视频不花钱,结果一个月被扣了2000多!”网友小田最近在社交平台晒出公公的手机账单——2024年12月,68岁老人竟在某微短剧平台连续充值47笔,单月消费额抵得上他三个月买菜钱。更让她后怕的是,查遍两年消费记录,老人在此类平台的累计支出已超5万元。

这笔“巨款”是如何花出去的?小田还原了公公的追剧过程:

免费试看陷阱:前5集《霸道总裁追妻》免费播放,剧情正到“女主被推下楼梯”的关键时刻,屏幕突然弹出“1元解锁真相”

连环收费套路:第6集付款后,第7集开始每集涨价至9.9元,到第15集大结局时单集收费已达49.9元

倒计时催单术:每次跳出付费界面都伴随“58秒后恢复原价”的闪烁倒计时

储值优惠诱惑:当老人为凑整充值100元后,账户里剩余的51.2元余额,又成了平台推送新剧的“钩子”

这种现象并非个例。在黑猫投诉平台,仅2024年关于“老年人短剧消费”的投诉就有2300余条。有杭州网友发现母亲凌晨3点仍在充值追剧,7天刷掉3800元;还有武汉子女曝光父亲误信“看满100集返现”的广告,结果观看128集后被扣费6100元却未见返款。

这些平台专门针对老年人设局

  1. 字体障眼法:付款按钮用醒目的红色28号字标注“确认继续观看”,而灰色12号字的“本次扣费39.9元”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
  2. 话术误导:“解锁剧集”取代“立即付款”,“开通会员享折扣”实则自动续费
  3. 亲情绑架:在家庭伦理剧高潮处弹出“孝敬父母就该让他们看个痛快”的充值提示

上海市反诈中心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涉及中老年人的网络文娱消费纠纷中,微短剧占比达67%。工作人员提醒:部分平台甚至玩起“打地鼠”游戏——当子女帮老人投诉退费后,同一批短剧会换个马甲在其他APP重新上架。

三招守住父母的钱袋子

支付隔离:在老人手机单独绑定限额银行卡,关闭“小额免密”功能

观看监护:定期查看手机“电池使用详情”,发现某短剧APP日均使用超3小时就要警惕

反套路教学:用西红柿计时法——告诉父母“每次跳出付款页面就放下手机,给阳台的花浇完水再决定要不要继续看”

业内人士透露,某些30集短剧成本不到2万元,却能通过层层收费创造百万收益。这些剧集往往前5集精心制作,后续内容粗制滥造,全靠“下集更刺激”的预告吊着观众不断付费。正如网友调侃:“你以为在追剧,其实是剧在追着掏你钱包。”

目前北京、广州等地已出现老年人集体维权案例。法律专家指出,平台若未明确告知单剧总价,涉嫌违反《价格法》。当我们惊叹父母学会手机支付时,或许也该意识到:他们面对的,是一个比菜市场复杂千百倍的消费战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