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海南博鳌举行的亚洲发展论坛上,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热议话题。中国社科院专家蔡昉指出,当前老年群体钱包不鼓、保障不足,正在拖慢银发经济发展脚步。
过去中国靠年轻劳动力撑起制造业,现在情况正在改变。蔡昉算了一笔账:随着老年人口增多,干活的人变少了,工资却在往上涨,工厂招工越来越难。数据显示,我国制造业比重从十年前的32%降到28%,出口增速也在放缓。
但转机就藏在危机里。蔡昉发现,现在的老年人有三大新优势:身体更硬朗、工作经验足、文化水平高。他举例说,60后群体平均受教育年限比50后多4年,若能帮他们更新技能,完全可以成为新的人力资源库。不过现状是,很多人过了40岁就很少接受职业培训。
说到花钱这件事,老年人也有自己的难处。蔡昉用未富先老形容现状:人老了,存款却不够厚。特别是农村老人,每月养老金只有城镇职工的五分之一。这直接导致老年消费市场起不来——不是不想花,而是不敢花。
要激活银发经济,专家开出三剂药方:
1. 给老年人充电:办老年技能培训班,让经验配上新技术
2. 给钱包增肥:提高养老金水平,特别是农村居民保障
3. 给消费松绑:完善医疗、护理等配套服务,让老人花钱更安心
蔡昉特别提到,现在城市和农村养老保障差距就像两条轨道,农村老人每月200多元的养老金,买米买油都不宽裕,更别说消费升级。这种制度性落差不解决,银发经济很难真正跑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