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杭州的吴先生近日查话费时发现蹊跷:给父母购买的老年功能机每月实际扣费高达179元,远超套餐标称的129元。经核查,话费单显示自2017年起每月自动扣除50元流量费,截至发现时已持续扣款79个月,累计多扣3950元。
这部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,连上网功能都没有,怎么会需要流量套餐?吴先生表示,自己从未收到过业务开通提醒,也未进行过任何确认操作。他向运营商调取业务记录后发现,该流量套餐是通过“短信营业厅”渠道开通,但自己与父母均未发送过相关业务代码。
这并非个案。据媒体公开报道,近年来全国多地频现“隐蔽扣费”投诉案例:有用户发现话费单中出现从未使用过的“彩铃增值包”;有人莫名被开通“视频会员”服务;更有多位老年人遭遇“语音助手”等智能业务自动续费。这些扣费项目金额多在5-50元/月不等,往往持续扣款数月甚至数年才被发现。
通信行业资深工程师李明指出,根据工信部《电信服务规范》要求,运营商开通收费业务必须执行“二次确认”流程。具体来说,用户需明确回复包含资费标准、服务内容、退订方式的确认短信,或通过官方APP进行电子签名确认。但在实际运营中,部分企业存在“默认勾选”,“模糊话术诱导回复”等违规操作。
法律专家提醒消费者:
- 定期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核对账单明细
- 对未经确认的扣费项目立即致电客服投诉(通话应录音)
- 要求运营商提供业务开通时的确认凭证
- 如协商未果,可向工信部12300热线或当地通信管理局申诉
目前涉事运营商已启动内部调查,承诺将在15个工作日内给出处理方案。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,若查实存在未经用户确认擅自开通业务的情况,将依据《电信条例》第七十四条规定,对运营商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。截至发稿,吴先生尚未收到具体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