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短视频的叔叔阿姨们注意了!现在骗子又玩出新花样:用AI换脸模仿明星声音装熟人借钱,直播间里演戏卖惨推销假保健品,自动推送狗血短剧骗你开会员扣费……这些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新骗术,让不少上网冲浪的老人家吃了大亏。
今年两会期间,很多代表都在讨论怎么保护老年人上网安全。有关工作报告也特别强调,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老年人的权益。毕竟现在连买菜都要用手机,老年人上网已经躲不开了。
要保护上网的老人家,得从三方面下功夫:
第一招:法律要跟上时代
现在骗子用的都是高科技,法律也得升级换代。建议在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里专门增加网络诈骗条款,抓到骗子要重罚,平台监管不到位也要追责。
第二招:平台要当”安全员”
微信、抖音这些常用APP,应该给老年人定制专属模式:
- 自动过滤可疑链接和夸张广告
- 大号字体+语音提示风险
- 关闭自动扣费这类复杂功能 就像给手机装个”防骗导航”,让老人家用着更安心。
第三招:子女要做”防骗疫苗”
其实很多老人被骗,是因为孤单想找人聊天。做子女的平时要多教父母:
- 遇到要转账的先打电话确认
- 看到”免费领奖品”别急着点
- 定期检查父母手机设置 周末带爸妈去公园跳舞,平时多视频聊天,骗子自然没空子可钻。
网络时代,我们既要教会爸妈用智能手机,更要帮他们练就”火眼金睛”。用法律当盾牌,用科技筑围墙,用亲情做铠甲,才能让老人家安心享受数字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