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两会特别报道】在2025年全国两会会场上,老龄产业创新路径成为热议焦点。多位委员代表指出,在传统养老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,智慧康养服务和品质文娱消费正开辟万亿级市场新蓝海。随着跨界融合深入推进,智能康养体系构建与适老化文旅产品开发已成为产业升级的双引擎。
据中国老龄事业研究院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的《新时代银发经济白皮书(2024年度)》显示,伴随人口结构深度调整,至2035年我国银发产业规模将突破30万亿元,对GDP贡献率将突破10%。康养服务、老年智能设备、适老金融、健康管理及文化旅居等细分领域呈现几何级增长态势。
“老龄经济已形成横跨23个产业门类的复合型生态体系。”北京康养产业联合会副会长陈明启在接受财经媒体专访时强调,”这个万亿级市场需要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,其多业态融合特性与产业链延伸空间,正在重塑国民经济新格局。”
科技创新赋能
构筑智慧康养新生态
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,从智能健康监测手环、辅助行走外骨骼到情感交互机器人,数字化解决方案正在重构传统养老模式。数据显示,我国居家养老智能化改造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45%,形成涵盖健康管理、安全监护、情感陪护的完整产品矩阵。
“现阶段90%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,但适老化改造率不足30%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李振国建议,”亟需建立国家级智能养老服务平台,通过5G+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医疗、紧急呼叫等九大核心功能全覆盖。”
全国政协委员、人工智能专家王建勋指出:”尽管AI诊疗系统已服务超2000万老年患者,但存在数据壁垒、技术适老化不足等痛点。”他提出构建全国统一的老年健康数据中台,并推动医保纳入智能康养设备租赁服务。
值得关注的是,情感陪伴机器人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。大连智臻科技展示的第三代仿生机器人,通过微表情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,可实现96%的情感交互准确率。”我们正在开发具有中医问诊功能的第六代产品,预计2026年进入千家万户。”该公司CTO张伟透露。
品质化需求催生
银发文旅新业态
随着老年消费升级,文旅产业迎来结构性变革。数据显示,2024年老年文旅消费规模突破1.2万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%,高端定制游、康养旅居等新产品渗透率提升至37%。
政策层面持续加码,国铁集团近期启动”银发专列”提质工程,计划三年内改造500列适老化车厢,增设医疗舱和无障碍设施。全国政协委员、文旅经济专家赵立新认为:”慢旅行理念与怀旧元素结合,既满足安全舒适需求,又唤醒群体情感记忆,这种创新模式值得推广。”
市场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,上海悠享旅游推出的”非遗文化深度体验营”产品,将中医养生与手工艺制作结合,客单价超万元仍供不应求。但行业仍面临产品同质化难题,约65%旅行社仍在经营传统观光产品。
“银发文旅需要构建’服务+内容+科技’三维体系。”文旅创新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周敏建议,”重点开发文化研学、生态疗愈、数字沉浸三大产品线,同时建立全国老年旅游服务标准体系。”
当前,适老化改造专项基金已在全国12个试点城市落地,预计带动社会投资超千亿元。随着智慧康养新基建提速与文旅产品供给侧改革深化,银发经济正在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